近些年來,隨著溫泉旅游的急速發展,溫泉開發項目同質化嚴重,缺乏個性化的特色產品,溫泉泡池的設計也不注重人性化設計,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。在溫泉景觀設計中,泡池的人性化設計是至關重要的,本文依據人性化溫泉設計的相關原理,對溫泉泡池的大小、形狀、給排水口、材料與做法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設計和探討。
溫泉泡池大小與形狀的設計
溫泉泡池大小的設計,要考慮到人的行為活動所需要的空間。人類學家赫爾通過研究提出了人際距離的概念,將人際距離分為四類,分別是親密距離、個人距離、社交距離、公眾距離。
2、個人距離的范圍是在0.45m-1m之間,人們可以在這個范圍內自由親切的交談,同時也不會觸及到對方的親密距離。
3、社交距離則一般是在1m-3.5m之間,其中1m-2m通常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處理私人事務的距離,2m-3.5m是遠一些的社交距離,一般商務會談會選擇在這個距離范圍內。
4、公眾距離則是公眾聚會時常采用的距離,一般在3.5m-7m左右。
溫泉泡池是一個特殊的環境,人們在多大的泡池空間中能既感到舒適,也享有私密空間,若以泡池的周長作為一種計算尺度,根據人際距離原理,以2m為溫泉泡池中的人際距離,人與人之間感覺較為舒適,結合泡池的容納量,可以得出不同尺度泡池的大小與形狀之間的關系。
2、中型泡池:容納人數為6人~10人,按人均2m的人際距離,泡池的周長為20m。此時泡池周長較長,水面積較大,水溫下降快,水的有效利用率低,因此,面積較大的泡池一般設計成流線型泡池,并在泡池中營造景觀小品,如景石、綠島、雕塑等,以減少水面積并且避免了游客之間的對視。
3、大型泡池:容納人數在10人以上。此時的泡池可以布置水上游樂設施、水療按摩設備甚至是池中島嶼。
溫泉泡池給水口設計
溫泉泡池坐凳與水深設計
溫泉泡池材料選擇
泡池材料的選擇,應根據不同的材料給人的感覺、景觀風格及功能需求而定,主要的材質有:木材、石材、混凝土、金屬、磚、瓦、陶瓷、馬賽克、復合材料等。